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案例 >> >> 正文
请勿在陌生来电中透露个人信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24年5月11日 | 浏览201 次]

 

典型案例

近日,A银行理财经理李经理接到了客户陈女士的微信咨询“请问你们银行有没有信贷部会单独联系我?”同时附上一张截图,上面是微信联系人添加页面,名称赫然写着A银行信贷——X经理。客户说这个联系人知道客户本人的身份信息,还问了客户很多个人信息,所以她想跟李经理核实此人是否为A银行正式员工。
李经理立马警惕起来,即刻致电客户。原来,这天客户接到一个座机来电,对方自称是该银行信贷部门工作人员,并跟客户一一核对了个人信息及房产信息,客户以为是前两日亲自到银行办理了现金业务,同时反馈其持有的该行信用卡透支额度较低,所以会接到回访电话,就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对方最后要求添加客户的微信,发申请流程给客户,客户可直接线上填写资料,申请提高个人信贷额度。挂断电话后,客户有点疑惑,所以尚未通过对方的微信好友添加申请,而是先来跟李经理核实情况。
李经理对客户的咨询核实行为表示肯定,也跟客户明确:该人并非内部员工,更不会在微信上向客户提供信用卡提高额度服务。若客户想申请提高本人信用卡透支额度,需本人持相关材料到营业网点申请办理。李经理最后提醒客户不要随意通过陌生微信好友的申请,切勿在陌生来电中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尤其是个人证件号码、银行卡号和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

 

案例分析

1.不法分子撒网钓鱼。一般通过微信群或其他社交平台广布消息,试探消费者需求,为实施诈骗做准备。
2.冒充银行机构工作人员,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获取信任。

 

案例启示

1.提高警惕。不乱点不明链接,不轻信陌生人来电,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2.认准官方渠道。业务咨询或办理认准官方渠道,包括线上渠道或营业网点。
3.莫贪小便宜。高额度贷款、投资理财高回报率皆是诈骗。

 


来源: 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公众号


责任编辑:阳江金融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