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消费教育 >> >> 正文
有几类“空头红包”你都知道了吗?
[来源:本站 | 作者:阳江金融消协 | 日期:2016年2月6日 | 浏览1057 次]


    这两天,小金的微信都要被索要“敬业福”的信息轰炸了,据说除夕夜,集全5个福就可能抢到大红包。
  现在单位吃年夜饭,重头戏也成了抢红包,大家都使上了百般技艺。
  且慢,不是所有的红包都是安全的,后面可能藏着骗子紧盯着的眼睛。
  伪装成红包的骗局
  我从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和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了解到,骗子通过发红包抢红包等方式来实施诈骗有这些方式。
  1.发你一个红包,你点开后,要求你填各种信息,其实是骗子在收集你个人信息。
  2.好友发给你红包,你点开后,看到一个金额,然后会显示要求现金提取,需要你输入银行卡密码,你一输入,就被扣取了相等数额的钱。
  3.点开一个红包,显示是红包派完了,但根本没有谁抢红包的记录,你以为这个“空头红包”是恶作剧。其实,这个红包是个木马病毒,目的是在你的手机里种植木马病毒,窃取你的个人信息。我们的手机现在都绑定了支付宝或者银行卡,骗子在种植木马病毒后,可以轻松地取走你绑定的账户上的钱。
  另外,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微信里的网友,本想开开玩笑,从别人那转发“空头红包”,但事实上,却成了骗子的帮凶。
  4.骗子窃取你的信息后,冒充你,向你的亲友、同事和熟人要求发红包,这被称为“红包乞丐”;还有的骗子发抢红包、同学聚会照片等的链接,目的是让你点开后,种植木马再取走你绑定的银行卡上的钱。
  5.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是骗子。
  潜伏在微信群里的骗子
  2015年12月的一天,杭州某公司出纳吴女士在上班时发现自己被公司老板拉进一个微信群里。看老板叫自己,她赶紧通过。
  老板在微信群里@她:有个汇款27万的合同要办。
  吴女士在微信群里问了下老板:“汇款27万吗?”老板说:“是的。”
  吴女士马上通过网银转账将27万元转到了老板指定账户中,同时在微信群里告诉老板已经汇好了。
  当天中午,老板又在微信群里@吴女士,让她再给对方追加13万元,吴女士又通过网银给对方汇了13万元。
  过后,吴女士去老板办公室,跟老板讲了这事,老板称没有这回事!
  吴女士这才知道被骗了,她先后给骗子汇了40万元。
  民警分析:
  财务人员是主要受害者
  这跟以前在QQ上冒充领导骗钱有点相似。骗子冒充“领导”、熟人实施电信诈骗。
  前不久,记者也收到了骗子冒充领导要求发红包的信息。
  这类诈骗的主要受害者是公司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
  骗子事先盗取了被害者手机号、QQ号和微信号,然后确定受害者财务主管及财务人员身份,一般情况都是被骗者收到假冒领导的添加朋友信息,对方的个人资料、个性签名都是公司的名称,头像照片一般也是领导的,这样就会让当事人解除防备,以为是真的领导。然后以各种理由向财务人员提出数目较大汇款的要求。
  “有的公司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没有严谨的审批程序,就可以直接划账。”
  亲朋好友的“复制版”
  2015年12月的一天,姚女士收到了侄女的微信消息,说是她爸爸(即姚女士哥哥)有事要找姚女士,于是姚女士便用微信联系哥哥。在微信上,哥哥说自己女儿要报补习班,一门8000元,三门课共24000元,他已经联系过两个老师的电话确认过,但是自己在出差身边没有这么多钱,让姚女士先帮忙打钱,还发了一个工商银行(601398)卡号。
  姚女士便用自己的支付宝转了一部分钱。直到后来,姚女士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被骗14000元。
  民警分析:
  骗子窃取了侄女的QQ号和微信号,知道了侄女亲友关系和学校老师的信息等,然后冒充侄女分别给姚女士和她哥哥发了信息。所谓老师的电话其实也是骗子的,“相当于他们联合起来唱了双簧”。
  侄女的微信号是怎么被骗子拿到的呢?
  有的骗子会潜伏在各种微信群中,记录你的信息,比如昵称、职业和单位,还有窃取你的自拍照等,成为你的复制版。
  嫌疑人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点击这些链接后病毒就会入侵并自动盗取手机、电脑上的隐私信息。
  有的骗子会尝试跟你视频聊天来截取你的图像或者录像,或者直接盗用你的个人照片,并分析你通讯录的中父母、朋友、同学以确定日后的诈骗对象。
  接下来,骗子会通过微信、QQ给你的亲属朋友群发消息,回应后,他们会编造各种理由要求借钱,有时还会播放提前偷录的你本人的影像,以“表示真实性”。
  扫一扫直接支付 有隐患
  现在,有的商家推出“便利服务”,只要扫一扫,就跳出消费金额,你点进去就可以直接支付,看起来很方便,但却有漏洞。
  现在有个AA支付的软件,几个人一起娱乐的消费,可以刷一下,然后AA制承担费用。
  骗子钻了这个漏洞,获取你的账号密码,比如你根本没有去和人一起吃饭,但也会收到一个商家扣钱的记录。事实上,骗子和商家都是一伙的。
  怎么防范呢
  我们请教了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反欺诈专家韩荣伟。
  “越便利,越有漏洞可钻”。他说,自己从来不在手机上绑定银行卡,也不用一些可以用手机支付的App。
  而新的诈骗方式,大多集中在移动支付和快捷支付上。
  “但要大家不绑定也不现实,建议大家手机上装杀毒软件。还有就是不要点莫名其妙的链接,也不要盲目抢红包,要看清到底是谁发来的。”


责任编辑:阳江金融消协